影响清障救援效率的主要因素
指挥体系
这是决定清障救援工作效率的中枢环节。没有科学有序的管理,再先进的清障设备、再熟练的操作技能、再澎湃的工作激情,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发生中断交通的事故后,如果指挥操作系统不能及时获知交通中断这一重要信息,仍然调派人员设备按照常规行驶路径赶赴现场的话,很容易陷于被动甚至完全失去救援能力。再如,当发生货车侧翻的交通事故时,如果指挥调度人员不能果断决策同时调派重型清障车、吊车、驳载队参与救援,将使整个清障过程变成“挤牙膏”式的接力作业,严重影工作效率。
救援装备
重型清障车、吊车、平板车、大功率照明灯车等清障装备,是保证清障救援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没有设备支持,任何预案、措施都是纸上谈兵。根据清障要求,科学合理地组合、调度现有装备,才能充分发挥管理单位的效能。显而易见,道路使用者继续选择在高速公路上付费通行,而非选择免费的二级公路,就是为更快速、更安全的行驶。倘若经营管理单位为节约开支,减少装备配置或降低设备标准的话,势必影响清障工作的有效开展、扰乱周边路网的运行秩序,甚至导致巨额通行费的损失。因此,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为节约成本而节约装备都是得不偿失的。
特种作业
特种清障作业是指相对罕见的、高难度、大风险的清障工作,这类工作一般必须由取得相应资质的特种工作人员实施救援,如危险化学品槽罐车的司索起吊工作,这类救援作业出现的频率较低,清障员的实战经验较少,因由相关经验丰富的专业机构担当主导;又如解除事故车制动装置的救援工作,往往需要作业人员钻入车底实施,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车辆结构损坏,严重的还有可能引燃事故中泄漏的汽油机油。特种救援的专业性极强,非专业人士贸然开展特种救援的难度很高、隐患极大。
先期处置
道路交通中断类型事故的处置历来是高速公路清障救援工作的难点。一方面,当高速公路因交通事故致堵时,第一时间赶到的出警人员往往忙于救人,却疏于将事故准确地点、是否影响交通、需要什么类型的清障设备等关键信息及时告知指挥调度中心。指挥中心在不了解现场需求的情况下,盲目通知清障部门按照常规需要调派设备赶赴现场,很可能导致清障设备遇堵或者设备不满足现场需要的现象,必将延误宝贵的救援时间。另一方面,这种情况下最常用的疏堵办法就是“借道通行”,其关键环节——摆放、回收锥筒的工作只能人为操作,作业效率极低、安全隐患极大,已成为借道通行的“瓶颈”。
培训交流
清障工作的关键在于现场清障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和清障操作员的灵活处置能力。一方面,富有全局观念、丰富实战经验、安全意识到位的一线清障指挥员普遍缺乏,情况复杂的清障作业又过于依赖行政领导现场指挥。另一方面,精通起重、司索、驳载、破拆、焊割等业务,思路开阔、能创造性处理问题的业务骨干是清障救援工作的中流砥柱。由于清障战线员工多忙于处置具体事务,疏于将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交流,经验浪费正是大多数运营单位的管理缺憾。因此,培养更多的业务骨干、促进员工的业务交流应当成为管理者必须重视的环节。
提升救援能力的有效途径
建立组织指挥体系
体制决定效率。目前,提高实施清障作业的必要条件就是,在交(巡)警、路政、路公司的协作管理下,建立一套高效运转的警民联动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主要功能包括:及时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信息,如互通恶劣天气、交通事故、道路通行情况、交通流量等;通过预控性管制、限时限车种通行、单向开通、借道通行、间隔放行等措施,变“事后被动处置”为“事前主动预防”;保持警力疏通应急车道,以确保救援车辆通行等。交通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的指挥调度人员应结合初期接警情况及现场视频图像,判定道路是否拥堵,视情指挥清障力量选择最优行驶路线。当情况紧急、必须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行驶时,还应及时协调公安部门调派警车开道确保安全。指挥调度人员还应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能快速查询危化品的性能、处置注意事项等信息,为现场处置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支持。
合理布局清障设备
运营管理单位的清障力量。运营管理单位应根据日常清障工作的实际需求,配备相应的装备。
重型清障车、重型吊车等重要设备应尽可能做到“一用一备,有备无患”;资金紧张的,按先急后缓的原则逐年配齐。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根据战线长、重型清障设备需求量较大的特点,原有4个清障点扩充到6个,同时补充了重型的清障车、吊车,充实了清障人员。全线实现了“双30”目标,即30公里作业半径,30分钟抵达事故现场。此外,现有150吨格鲁夫吊车1台,50吨吊车5台,重型清障10台,中轻型清障车近20台,基本满足清障救援工作的实际需求。
社会各界联动的协作力量现代管理学认为,分工越细致效率越高。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清障中破拆、焊割等专业技术作业可由高速公路清障部门完成,而普通的搬运、驳载或是特种起吊作业等由专业单位完成则更为安全高效。清障大队应详细调查周边可以使用的社会协作力量,通过签订协作合同、制定奖励办法等形式加强与外援单位的联动工作机制,使专业的社会力量能及时介入,既能合理降低经营管理单位的成本,也能大幅提高特种作业的效率。笔者所在的单位通过逐步与相邻路段清障大队、道路沿线清障企业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储备了一支相对专业的清障预备队。
加强特种作业培训
针对特种清障作业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可从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与考核两方面同时着手,不断建立完善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清障培训考核机制,如:针对复杂条件下重型吊车操作手技能不理想的现状,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聘请经验丰富的操作手现场讲解操作要领等方式进行培训,使起吊作业务必达到“一次到位、一次捆扎、一次起吊、一次成功”的标准。通过吊车操作技能大比武、岗位技能鉴定等方式,“以赛代训”、“以考代训”,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促进员工积极主动练业务,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统筹处理交通事故
处置道路通行中断类型事故需要应用统筹兼顾的方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针对现有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一是加强与交巡警、路政部门的联动。受信息获取时间、出警车辆行驶速度等因素影响,救援行动中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往往是交巡警、路政部门的处警人员。加强与交巡警、路政部门的信息互通,能快速获知现场状况,因地制宜的选择清障救援线路和救援装备,尽最大努力缩短施救准备时间。二是合理利用现有监控设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调度部门将密切关注事故点下游闭路电视监控点的车辆通行状况,同时还通知相关收费站询问过往司机道路通行情况,一旦判定出现道路堵塞或交通拥堵,将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调整救援方案。三是注重加强实用科研项目。如集中力量攻关锥筒自动收放系统,努力解决实施借道通行的瓶颈问题等。
增进创新与交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秀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针对优秀清障指挥员相对匮乏这一实际情况,可通过定期召开清障业务骨干座谈会的形式,总结交流指挥工作中的经验做法。通过“走出去”的交流形式,加强清障与交巡警、路政、监控中心等第二、三方的沟通交流,从外部查找自身不足并及时改进。同时,通过鼓励自学、短期脱产学习等形式加强团队组织管理学习,努力提升层次、优化结构,有计划的积极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清障指挥员。针对清障操作技巧交流率较低这一情况,可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引导清障业务骨干主动总结工作中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思路,并通过小手册与多媒体光盘配合的形式进行交流推广,提高“经验资源”的共享水平。通过建立和完善QC小组的形式,以“一年探索、两年提高、三年出成果”的目标,激励员工不断拓展工作思路,深化高速公路清障相关学科的学习与研究,努力培养一批“知识面渊博、相关业务精通、本职业务专家”型人才。
加强预案与演练
每条高速公路都有自己的特点,外单位经验拿来直接套用未必一定合适。因此,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不断完善并定期加以演练则可有效总结以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加快磨合,使清障救援工作效率不断得以提升。
高速公路清障救援工作涉及起重、司索、驳载、破拆、焊割等工种,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性较强的特种作业。各经营管理单位都会经历从“加强人员装备,提高操作水平”的粗放式管理向“加强指挥调度,及时分析改进”的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过程。因此,做好高速公路清障过程跟踪分析,加强对清障救援工作的针对性研究,能促进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清障救援工作效率。然而,目前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此方面的研究都相对匮乏,还需要广大高速公路从业者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